慢性咽炎中醫(yī)妙方
發(fā)布日期:2024-03-26 14:28:58?瀏覽次數(shù):11935
(1)針灸
①體針
取穴:咽炎穴、人迎(雙側(cè))、廉泉。
咽炎穴位置:甲狀軟骨上緣,正中旁開1.5寸,人迎穴上1寸。
操作:先針咽炎穴,用左手拇指輕推甲狀軟骨,并以指切法將頸動脈推向外方,用1.5毫針向咽后壁刺入1.5寸,使整個咽部有腫脹感或異物感之后,輕輕退針5~8分;針刺人迎穴時,應(yīng)以左手食指或拇指將頸動脈推向外方,取穴手法同咽炎穴;廉泉穴直刺3分左右為宜,留針20~30分鐘,留針時不提插、不捻轉(zhuǎn),以免損傷頸部大血管。每日或隔日1次,10次為一療程。
療效:上法治療800例,痊愈312例,顯效480例,有效8例,總有效率為100%。
②耳穴壓丸
取穴:主穴:耳、咽喉、下屏尖、緣中。配穴:肺陰不足加肺、對屏尖;腎陰虧損加腎、神門;胃腑積熱加胃、脾。
操作:以常用穴為主,隨癥加配穴。按常規(guī)消毒,將王不留行子置于0.7×0.7方厘米見方大的麝香止痛膏貼于穴位上,用拇、食指按壓,至患者產(chǎn)生疼痛感及耳廓充血發(fā)熱,并囑患者每日按壓2~3遍。隔日1次,每次1側(cè),兩側(cè)輪換,10次為一療程。
療效:上法治療275例,臨床痊愈214例,顯效54例,無效7例,總有效率為97.5%。
③刺血
取穴:上耳背。
操作:在耳背上方尋得三條較顯露的血管,常規(guī)消毒后,用手術(shù)刀片刺破第一條血管,使其流出0.5~2毫升的血液后,用酒精棉球按壓,并以膠布固定。半月刺治1次,共3次。按順序每次刺1條血管。忌酸、辣、煙、酒。
療效:上法共治療210例,臨床痊愈98例,顯效76例,有效26例,無效10例,總有效率為95.2%。
(2)單方驗(yàn)方
①咽炎樂
組成:制半夏(砸碎)500克。
用法:上藥加食醋2500毫升,浸泡24小時后,加熱三、四沸,撈出半夏,加苯甲醇(按藥量的0.5%)過濾,分裝10個瓶內(nèi)備用。
用法:每次服100毫升(加白開水適量),每日服2~3次,8~25天為一療程。
療效:上方共治療564例,臨床痊愈342例,有效170例,無效52例,總有效率為90.8%。
②鼻咽靈
組成:山豆根、麥冬、半枝蓮、石上柏、白花蛇舌草等九味藥物。
用法:上藥制成片劑。每日口服4次,每次5片,7~15天為一療程。
療效:上方共治111例,顯效35例,有效59例,無效17例,總有效率為84.7%。
(3)推拿
取穴:夾喉、天突、膻中、風(fēng)池、風(fēng)府、曲池、合谷。
操作:患者正坐,醫(yī)者用右手拇指與食、中二指相對輕柔著力,拿推夾喉穴,自上而下往返拿推10~20分鐘,再用一指禪手法推天突、膻中各2分鐘,最后醫(yī)者站立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拿推雙側(cè)風(fēng)池穴2分鐘,用拇指點(diǎn)按風(fēng)府10次。咽部疼痛者,雙拇指分別按雙側(cè)曲池、合谷各10次。每周推拿3次,6次為一個療程。
療效:上法共治療13例,臨床治愈9例,有效4例,有效率達(dá)100%。
(4)食療
①冰糖麥冬燉白蓮
組成:麥冬、白蓮各12克,冰糖和水適量。
用法:上述物品隔水燉后飲汁食蓮。
②鴨蛋冰糖豆?jié){飲
組成:豆?jié){200毫升,鴨蛋1枚,冰糖適量。
用法:豆?jié){煮沸后,沖蛋加冰糖飲用。